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是什么?
曾国藩被后世史学家称作“中华千古第一完人”,我想,这就是答案了。
曾国藩是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、战略家、理学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 ,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。
他出生普通耕读家庭,自幼勤奋好学,其一生奉行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,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,修身律己,以德求官,礼治为先,以忠谋政。
关于曾国藩的三个小故事:
据说,这一晚,少年曾国藩在家背书,可翻来覆去就是记不住,被“背诵并默写全文”深深支配。这时,家里进贼了。这贼趴哪不好,偏趴在曾国藩的屋檐下,就听曾国藩翻来覆去、反反复复的读着同一篇文章,这小孩就是一个莫得感情的读书工具……
最后,那贼忍无可忍,跳出来怒斥道:“这种水平读什么书啊?”然后完完整整地把那文章背诵了一遍,扬长而去,留下曾国藩傻站在屋里。
由此可见,曾国藩的天分并不高,但没人能只依靠天分就可以成功,所以他说:“天下古今之才人,皆以一傲字致败;天下古今之庸人,皆以一惰字致败。”
等到他带军队的时候,要求自己每日早起,监督士兵训练、处理军中事务,忙得不可开交。也常督促手下将领说:“练兵之道,必须官弁昼夜从事,乃可见几于熟。如鸡孵卵,如炉炼丹,未可须臾稍离。”
(练兵之道,就要像母鸡孵蛋、丹炉子炼丹一样,日日夜夜都不能怠慢)
这是曾国藩的“勤”。
青年曾国藩,其实是个说话尖酸刻薄、不给人留情面的主儿。
一次,曾国藩给父亲过寿,跟自己玩得挺好的同僚郑敦谨也来祝寿。谁知那一日两人一言不合,竟起了冲突。
曾国藩冲动之下恶语相向,郑敦不要面子的啊,遂拂袖而去。
好好的祝寿,结果惹得众人很是难堪,事后还被老爹一顿数落,至此,曾国藩才领悟到言多必失的道理。
当晚他就把这事记在小本本上:小山(郑敦谨字小山)前与予有隙,细思皆我之不是。苟我素以忠信待人,何至人不见信?苟我素能礼人以敬,何至人有谩言?
(我和郑敦谨产生了嫌隙,仔细想想都是我的错,如果我平时能用忠信对待别人,怎么至于别人不相信我呢?如果我平时能礼貌待人,别人又怎么会谩骂我呢?)
曾国藩决心把“戒多言”贯彻到底,日常自问反省,也成就了日后“不多言”的曾国藩。
这是曾国藩的“留”。
曾国藩三十岁生日时,夫人特意为他缝制了一件青马褂,他平时舍不得穿,只有在庆典或过年时才拿出来穿,这件衣服曾国藩穿了三十年,直到他去世,衣服还跟新的一样。
曾国藩不仅穿衣如此,吃饭也是向来从简,顿顿都是粗茶淡饭,即使是官至大学士,每次餐桌上也只有一个荤菜,如果不是有客,是定不会加菜的,因此有人戏称他为“一品宰相”,“一品”指就是那一道荤菜。
在他这种严格的规范下,曾家才能没有像其他大家族那样由俭入奢,始终保持着节俭的家风,也避免了曾家走上世家不过三代即败亡的路。
这是曾国藩的“简”。
关于曾国藩的九句经世名言:
01士有三不斗:毋与君子斗名,毋与小人斗利,毋与天地斗巧。
02忧时勿纵酒,怒时勿作札。
03失意事来,治之以忍,方不为失意所苦。快心事来,处之以淡,方不为快心所惑。
04制胜之道,实在人而不在器。
05人若一味见人不是,则到处可憎,终日落嗔。
06巧辩者与道多悖,拙讷者涉者必疏,宁疏于世,勿悖于道。
07久利之事勿为,众争之地勿往。物极则反,害将及矣。
08好胜人者,必无胜人处,能胜人,自不居胜。
09步步前进,日日不止,自有到期,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。
你品你细品!
相关阅读推荐
《曾国藩的经济课》以曾国藩的日常收支情况为切入点,呈现了一幅晚清中国官场的生活画卷。
这本书聚焦曾国藩的整个官场生涯的收支情况,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,还原了当时曾国藩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状况的全貌。
同时,书中还描述了晚清官场经济生活的普遍状态,比如督抚衙门是如何运转的,清代官场高层的潜规则又是怎样的。
通过学习《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》,我们发现他在不同的阶段用了不同的对策,从而实现人生的三级跳:
第一级:从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——不骄不躁,刚柔并济。
第二级:从一个“管理者”转变为一名“组织者”——外圆内方。
第三级:从“组织者”变成“决策者”——坚守原则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季粉留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fenliu.com/2319.html